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建设与发展,输电线路及相关设备、设施数量规模日益变大,输电线路纵横交错,地上地下环境复杂,维护过程专业化程度要求高,涉及单位、人员多,由于部分线路建成时间久,存在资料缺失情况,给精益化管理带来困难。
传统的金属或搪瓷号牌仅提供可视化的编号信息,巡检、维护人员需近距离人工记录,存在效率低下、易误读、在恶劣天气(如黑夜、浓雾、大雨)下难以辨识等问题。尤其在故障应急抢修时,快速、准确地定位目标铁塔至关重要。RFID技术的引入,为铁塔身份识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输电线路运维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为了做到资产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解决现场情况复杂,准确高效管理输电运维线路,引进了实物“ID”杆号牌。每个“ID”杆号牌的RFID电子标签都是一个小数据库,可以为输电线路实现资产唯一身份标识,终身不可更改。数据库中不只是存放资产ID号码,还可以存放位置信息、资产基本信息、巡检维护信息等,实现资产在规划、采购、运维、检修、报废等各环节的统一身份管理。
鸿陆“ID”智能杆号牌的产品特点:
● 超大存储空间:保留区(Reserved区)≥64bits
物品标识区(EPC区)≥128bits
标签标识区(TID区)≥96bits
用户数据区(User区)≥1536bits
● 耐高低温:热转印标识粘贴72h后应满足使用环境从-40℃~+80℃的温度条件下不开胶不脱落● 擦写次数:RFID电子标签可擦写次数应不少于10万次
● 读写距离要求:标签距离超高频手持终端设备20米范围内可有效识别
● 产品尺寸:根据国网企标Q / GDW 11451 — 2015《架空输电线路标识及安装规范》,不同电压等级杆号牌尺寸如下:
570*770mm(应用于750kV-1000kV、±660kV-±800kV)
400*500mm(应用于220kV-500kV)
320*400mm(应用于110(66)kV)
500*700mm(应用于±400kV-±500kV)
据了解,每个“ID”终身不可更改,数据库中不只存放资产ID号码,还存放了位置信息、资产基本信息、巡检维护信息等。“ID”智能杆号牌的安装,不仅可以让运维人员高效准确地掌握输电线路系统信息,实现规划、采购、运维、检修报废等各阶段资产数据准确管理和全面贯通,还能采用加密的电子标签数据库,预防电力信息泄密事件发生,为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将基于RFID技术的鸿陆“ID”智能杆号牌应用于输电铁塔,有以下显著优势:
- 识别高效精准:巡检人员无需靠近或登塔,在数米至十数米外即可通过手持设备瞬间批量读取铁塔信息,极大提升了巡检效率,避免了人工抄录可能出现的错误。
- 全天候作业能力:不受光线、天气影响,即使在夜间、大雾、雨雪等视线不佳的条件下,也能快速、准确地识别铁塔,为应急抢修争取宝贵时间。
- 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铁塔资产的电子化身份管理。从安装、巡检、维护到报废,所有操作记录均可通过扫描号牌实时更新至后台,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追溯。
- 防伪与防盗:RFID电子标签ID唯一且难以复制,可有效防止铁塔铭牌被恶意更换或盗窃,保障资产安全。
- 与移动作业平台深度融合:扫描号牌可自动调取该铁塔的历史数据、巡检规程和标准作业卡,指导现场工作,并将本次巡检数据实时回传,实现作业过程的标准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ID”杆号牌的安装,不仅让运维人员高效准确的掌握输电线路系统信息,实现规划、采购、运维、检修、报废等各阶段资产管理数据,还能采用加密的电子标签数据库,预防电力信息泄密事件发生,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本文为鸿陆小编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