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爆行业创新驱动力逐步增强、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同时还存在安全生产基础不够牢固、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还不深入、数字化转型基础差异较大等不足。
民爆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其安全生产和高效管理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然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在面临现代化生产需求时,逐渐显露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不深入等问题。为此,《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其中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的部署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加快推进民用爆炸物品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旨在推动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以下简称“民爆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其中特别强调了5G通信与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智能传感技术在生产、销售、运输、储存等过程控制环节的应用,为民爆行业的安全高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FID技术通过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抗环境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民爆行业,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显著优势:
1、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民爆物品的快速识别和追踪,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错误,提高生产效率。
2、增强安全管理
RFID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民爆物品的位置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3、优化库存管理
利用RFID技术,可以精确掌握民爆物品的库存情况,避免过度积压或短缺,降低管理成本。
4、提升物流效率
在运输过程中,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民爆物品的全程追踪和监控,确保物流的安全和高效。
为了推动RFID技术在民爆行业的应用,《实施意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技术研发
支持民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RFID技术在民爆行业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2)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RFID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民爆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3)完善标准体系
建立民爆行业RFID技术应用的标准体系,规范RFID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4)推动示范应用
鼓励民爆企业开展RFID技术的示范应用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
《实施意见》明确强调,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提升行业数字化与本质安全水平。作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RFID技术凭借非接触式识别、实时数据采集、抗恶劣环境等优势,为民爆行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
1、制造过程监控与管理
RFID技术可全程跟踪产品从毛坯到成品的生产过程,实时记录当前工序、执行设备、操作人员及工时等信息。同时,系统自动记录生产批次、原材料来源及质检结果,实现问题产品的快速追溯与精准召回,大幅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2、全程动态监控运输
运输车辆集成RFID读写器、车载GPS及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爆炸物品的位置和温度、震动等环境参数。一旦车辆偏离预定路线或环境异常(如温度过高),系统将自动触发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确保运输过程安全可控。
3、自动化仓储管理
RFID技术可自动记录原材料及成品的入库、出库时间和数量,生成实时库存报表。结合电子围栏技术,系统可对未授权人员闯入或物品异常移动实时报警,确保仓储安全与高效管理。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