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CN
0755-33218492
1216374743

新闻资讯

资讯速达,实时了解鸿陆的最新动态

解读《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1~3部分》系列标准

  • 时间:2023-03-24
  • 作者:鸿陆技术
  • 浏览:526次
  • 分享
  • A+ A-

2月13日,民航局发布了《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1~3部分》系列标准(以下简称《行李标准》),旨在为机场、航空公司行李全流程跟踪服务涉及的系统建设、接口与设备、信息写入与读取、传输与共享等提供规范标准,进一步提升行业行李服务水平。



据悉,《行李标准》主要包括《机场端建设规范》《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报文规范》《RFID存取技术规范》4个部分和《民航行李公共信息平台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此次发布的为前3个部分。


其中,《机场端建设规范》确立了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机场端的建设及技术要求;《数据交换接口规范》确立了数据交换接口的数据格式、调用方式等技术要求,以保证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中不同系统与中国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公共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采集;《报文规范》确立了各类报文格式的编写规范,以保证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中不同系统与公共信息平台间报文的有效传输;《RFID存取技术规范》则将明确民用航空托运行李信息跟踪的RFID标签类型、编码规则、读取规范、应用及安全等技术要求。


为大力推动民航旅客托运行李运输的信息化、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全面提升行李服务的水平,2019年,中国民航启动了“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专项行动。2020年12月,民航局面向全行业印发了《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按照“一标两端”的思路推进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其中“一标”主要指与行李全流程相关的标准体系,即《行李标准》;“两端”分别为机场端和平台端,机场端为各机场集中行李相关信息的平台系统,平台端为行业级的公共信息平台,为各机场、航司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服务。


民航局要求,下一步,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行李标准》的推广应用,并收集实践中的经验、建议,以评估《行李标准》的实用性、可用性,为未来《行李标准》的更新、完善提供帮助,更好地解决旅客航空出行痛点,使旅客安心、便利出行。


行李服务一直是旅客航空出行关注的重点、难点。“过去长期以来,全行业行李托运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较低,这使得行李服务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在实际航空出行时,旅客屡屡因行李问题而体验不佳。”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同志说。


随着旅客规模不断增长,托运行李错运、漏运、丢失、破损等情况发生率较高,成为旅客投诉的焦点之一。以2018年为例,相关投诉占所有投诉的12%,居投诉问题第3位。此外,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旅客对航空出行服务也提出了更多诉求,希望能在中转、换乘或变更行程时及时获取行李的准确位置。



行李运输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不仅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也是国际民航发展的大势所趋。2018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了753决议,呼吁全行业加强行李数字化服务,推行行李信息全流程跟踪,行李追踪由此成为全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行李追踪不仅可以为行业挽回每年因错运行李而导致的巨大损失,还能增加旅客对于航空出行的掌控感、幸福感,其实施的意义不言而喻。


为积极回应旅客关切,促进行业服务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中国民航启动了“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专项行动;经过两年多的深入调研与试点探索,形成了《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通过“一标两端”建设模式推动所有机场、航空公司协同联动,打通行李信息壁垒,全面提升行李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满足旅客在航空出行中对行李服务的诉求。


其中,“一标”主要指与行李全流程相关的标准体系,即《行李标准》,包括《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1部分:机场端建设规范》《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2部分: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3部分:报文规范》《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4部分:RFID 存取技术规范》《民航行李公共信息平台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两端”分别为机场端和平台端,机场端为各机场集中行李相关信息的平台系统,平台端为行业级的公共信息平台,为各机场、航司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服务。


“一标两端”建设可以实现行李数据链的全流程跟踪,为相关主体及时、便捷地提供行李状态信息,优化机场、航空公司的服务保障,有效避免行李错运、漏运以及丢失、破损等情况发生。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民航累计在6.7余万航班上,对约231.7万件行李实现了从交运、安检、分拨、装卸、中转到提取的全流程跟踪。旅客可以通过企业推送的跟踪信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及时掌握从行李托运到落地提取的全流程运输状况,实现“安心出行、便利出行”,满意度明显提高。


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也有效提高了机场、航空公司的航班运行和现场处置效率。举例来看,应用该系统后,北京首都机场行李差错率改善效果达到70%,深圳机场因行李差错导致的航班延误改善效果为80%,海口机场首件行李等待最长用时改善效果达到50%,青岛机场末件行李等待最长用时改善效果达到36%。行李运输各项指标的显著提高,有力保障了疫情后期航空市场的快速复苏。



在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中,为何要编制《行李标准》,对行李托运服务作出统一规范?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同志解释:“行李托运服务过程涉及20多个采集信息节点和多个部门,部门之间数据割裂、孤岛效应明显,难以获取行李全流程跟踪信息的完整数据链。”而在早期,开展行李跟踪相关系统建设的航空公司、机场采用了不同的行李标签与RFID读取设备、存取标准等,组织协调难度大、技术标准不统一也成为制约行李跟踪服务的关键堵点之一。


“一标两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一了行李相关的数据写入、读取、传输与共享等标准,形成了首个行业内跨系统、跨网络、跨主体的工作机制,既涵盖了行李运输全过程中各个重要节点和流程的技术要求,又满足了系统运行、数据共享、接口统一等需要。相关主体能够根据《行李标准》开展工作,行业数据资源的交换和系统对接得以推动,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目前,《行李标准》的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其中,《民航行李公共信息平台认定与管理办法》《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1~3部分》已正式发布,《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 第4部分:RFID存取技术规范》已完成中期工作。


目前,国内千万级机场已基本完成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通过应用《行李标准》,不断优化、完善行李相关服务,呈现多个“亮点”。


武汉、长沙等千万级机场加强服务标准的完善,设置行李补码工作站,在行李条受损、信息读取失败时能及时进行数据再写入或行李条码更换,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多数机场不仅能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要求提供四个关键节点的行李信息,还设置了安检、分拣、行李中转等节点的扫描操作,丰富了行李全流程运输的信息,使行李跟踪的颗粒度更加精细准确。


北京大兴、重庆、武汉、昆明机场在行李分拣环节利用RFID技术实现了分拣可视化,在行李经过分拣转盘扫描装置后,行李的航班、目的地、行李号等信息可实时显示在转盘上方的屏幕上,工作人员可以参照进行行李分拣,分拣效率和准确性有效提升。昆明机场在行李到达节点部署了“RFID+光学OCR”的设备,可同时识别RFID与普通行李条的信息,提高了行李信息识别率。北京大兴、重庆、武汉机场提供了行李传送可视化服务,旅客通过机场大屏,可时时查看行李传送情况并进行监督,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来源:民用航空网,侵删)

继续阅读